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日本防衛白皮書解讀


蘇紫雲(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中心執行長)
2015.7.24


隨著日本眾院於7月16日通過「新安保法」賦予「集體自衛」的法源,4日之後,防衛大臣中谷元在內閣會議提出平成27年版「防衛白皮書」,日本的軍事地位與戰略思維成為東亞安全的焦點。

防衛省的防衛白書在經過內閣會議後,等同取得「閣議決定」的法定地位,成為正式的官方政策文書。其所描述的日本國防安全情境的重點為:主權爭議,包括與韓國的竹島、中國的尖閣諸島(釣魚台)、東海油氣田等「傳統」的主權議題,北韓飛彈威脅、以及包括「新式恐怖主義」(伊斯蘭國)等問題外,也針對集體自衛權的行使與運用進行說明,尋求國民的理解與支持。但新版白皮書最重要的內容包括:

海權中國的衝擊


(1) 中國擴張海權改變現狀:與往年白皮書不同,國際矚目的焦點是針對中國在東海、南海不斷擴張的軍事作為。日本在白皮書中明白指出北京持續增強軍備、進入海洋「是一種單方面的主張,擺出無可妥協的姿態」。日本由於能源進口、貿易都依賴海上運輸,白皮書認為海上交通線的安全攸關日本的存亡。也由於中國向海上投射兵力的次數頻繁,因此日本航空自衛隊緊急升空攔截中國與俄羅斯戰機的次數,也創下新紀錄。同時,中國的國防經費從1989年度至今的27年間增加達41倍,這使中國的海空力量不僅得到量的補充,在質的優勢上,也大幅超越東亞各國。這都說明中國海權的擴張,對區域情勢已經造成改變。

(2) 南海成新焦點:此外,中國海空力量持續、密集的進入東海和南海,其航行行為已經常態化,除威脅日本的公海航行和飛行自由外,更可能導致「不測事態」。特別是在南海急速、大規模的填海造島行動,除了國際法上的訴求外,更現實的是將成為常態性的海空基地,並為未來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的基礎,因此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日本將對此加強戒備。這可看出日本雖非南海爭議的聲索國,但其主要訴求為海生運輸線的暢通與安全,因此在完成「新安保法」的修訂後,將有助於自衛隊將以往「一千浬海上生命線」的防衛範圍,藉由「集體自衛權」的準備與運用,將海上防衛線延伸至南海區域,這也是日本逐步軍援菲律賓、越南、軍售澳洲最新式潛艦的原因。日本政府同時計劃協助提升東南亞國家的國防能力,並在南海周邊推動聯合演習,以制衡中國。這也是防衛大臣中谷元表示,為了維護地區穩定,日方將繼續支持東亞國家增強能力的主因。

(3) 台海軍力失衡:至於白皮書對台海情勢的分析,主調是認為馬英九總統2012年連任後,持續擴大兩岸經濟交流與和解。但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兩岸關係可能受到影響。軍力對比方面,中國陸海空軍除擁有壓倒性軍力外,近年更加速建造大型登陸艦(兩棲攻擊艦),提昇兩棲作戰能力。同時中國海、空軍的裝備素質也逐年提昇、強化。台灣雖加強對飛彈防衛能力,但面對中國二砲部隊射程涵蓋台灣的各式大量飛彈,台灣仍缺乏有效的因應手段。

美日中軍事、外交角力


日本在軍事上明顯對中國提高戒備,但在外交上,日中雙方又有意無意的進行試探,動作頻仍。例如7月22日外務省網站又高調公開中國在東中國海開發天然氣田的相關照片與海圖。日本稱已確認中國在日中中間線中國一側建有12處建築物。外務省此一作法,一方面是幫防衛白皮書贊聲背書,另一方面,日本也曾提出希望雙方在這一海域合作開發天然氣田。

而外界忽視的是,在日本眾院通過「新安保法」的7月16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國務委員楊潔篪又在北京分別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舉行會談。這場首次的「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主要是針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商討的9月上旬訪中進行協調。

再稍早,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於7月1號公佈新版《國家軍事戰略》(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這是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修訂國家軍事戰略,時間點極為巧合。其中特別提及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將加劇亞太的區域緊張。針對中俄的軍事行動,美國將與日本、其他盟國、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多邊架構下因應中。同時也重申重返亞洲戰略的重要。美國將在亞洲部署最尖端的軍事力量,除日本外還將加強與澳洲、韓國、菲律賓及泰國的關係。

這也都可以看出區域內強國的主要競爭方式,一方面強化軍事準備,但不放棄外交接觸的和戰兩手策略。在南海的爭議國中,擁有30-50架軍機,居於絕對劣勢的越南、菲律賓,除了外交斡旋外,也大幅增加國防預算,爭取美日軍事援助,可見在現實世界中,外交不能脫離軍事獨立存在,不能只想倚賴對手國善意。

結語


綜結來看,日本防衛白皮書反映出各國對中國軍力擴張的憂慮。事實上,依照歐洲、每日等國戰略研究機構的估計,中國在2025年的國防預算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軍事支出最多的國家。但相對的,中國對海外石油的倚賴也將上升至 70%左右,這將成為中國的弱點,也是中國快速擴建海軍、推動「一帶一路」、強勢將南海島礁擴建為海空基地的戰略原因。與此同時,由於頁岩油的增產,美國在2014年已經達成「能源獨立」的目標,2016年更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產油國,國際架構的「石油政治」已然倒轉。台灣若能看清此種情勢的轉換,並善用本身的戰略利基,將有極佳的機會開創全新國際格局,獲得安全、外交、以及經濟的利益。


相關參考資訊(依時序)

美新版國家軍事戰略點名稱中國是威脅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Joint Chiefs of Staff)7月1日公佈了作為軍隊部署指針的新版《國家軍事戰略》(報告本文)。其中作為美國安全保障方面的威脅,該戰略點名提到了中國。戰略明確表明了將在日本等同盟國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等多邊框架下應對中俄等的方針,同時還提出要繼續推進重視亞洲。這是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修訂國家軍事戰略。(日經中文網,7.2)

針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羅素21日在CSIS舉行的第5屆南海會議官網)做主旨演講(全文)時表示,如果國際法庭認定它對本案有司法管轄權,中國和菲律賓都有義務遵守仲裁結果,這個效力等同條約。在回答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提問時表示,在遵守國際法律層面上,美方不會維持中立,將全力支持法律的一方。(自由時報、中央社、明報,7.22-23)

正在日本訪問的美國新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史威夫特(Scott Swift)21日於記者會上表示,日中兩國在釣魚台列嶼等東海對立情勢,應尋求透過外交手段解決,萬一出現偶發性衝突,在美國總統歐巴馬令下,「太平洋艦隊已做好應對準備」。史威夫特18日搭乘P-8A「海神式」巡邏機,在南海上空執行了7小時偵察任務。(自由時報7.23、新頭殼7.20)

日本政府22日公佈了東海「日中中間線」附近單方面推進新的天然氣田開發平臺的圖片、信息。此舉是為了對中國單方面開發資源進行牽制,使其停止相關行動。此外,考慮到中日關係正走向改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討論9月訪中,為重啟有關天然氣田共同開發的談判,希望促進中國採取積極舉措。(日經中文版,7.23)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原文),中國邀安倍晉三於9月3日訪中,出席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紀念典禮,日本對此面有難色。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於本月16日在北京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會談時表示,若安倍不出席紀念典禮,也要符合「3項條件」才接受安倍訪中,包括:1. 遵守日中之間的4項政治文件;2. 承襲《村山談話》的精神;3. 日本首相表明不參拜靖國神社。(中國時報,7.24)

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23日就南海問題舉行聽證(官網),小組成員認為,對於中國在南海的擴張行動,歐巴馬政府及其他亞太國家的反應迄今為止並不是很有成效,且美國也需要更為明晰的戰略。(美國之音,7.24)

包括集體自衛權解禁內容、集體自衛權三要件,法案構成,法案爭議內容。
(日本經濟新聞2015.7.16)
(外務省,2015.7.22)

日本2015防衛白皮書相關圖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